HituxSearch
中国联通奏响“一带一路”通信新乐章 专访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中国联通奏响“一带一路”通信新乐章 专访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

来源:大鹏网 2017-6-25 11:30:17      点击:
20170625040331792.jpg

早在两千多年前,各国就沿着一条古道,凭借大漠驼队、群帆远影打破藩篱,互通有无。如今,一条更为强大的信息高速公路,正支撑着“一带一路”区域国家间的各项紧密交流、互联互通。

近年来,中国联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决策部署,确立“一带一路信息服务的优选运营商”的愿景,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联通国际战略的重点方向和国际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国际资源优势,立足全球布局,积极助推“一带一路”建设。近日,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畅谈中国联通在“一带一路”沿线谱写的信息通信新乐章。

全球布局 打造“一带一路”信息高速公路

陆益民告诉记者,中国联通高度重视世界主要经济走廊和信息港的国际网络资源部署,致力于建设全球安全、高速的传输网络及我国主权海陆缆及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布局,全力支撑“一带一路”倡议,打造高质、高效的国际一流的通信服务。

中国联通在全球拥有丰富的国际海陆缆通道和局站点资源,跨境陆缆带宽总量超过7.6T,国际海缆容量达12.1T,在热点区域拥有多达44个业务接入点(POP点),至2019年全球业务接入点将达到73个。而在至美国方向(TPE\NCP)、亚非欧“一带一路”方向(AAE1\SMW5)、亚洲区域(APG\APCN2)、台湾海峡(福淡海缆\厦金海缆)已形成双海缆覆盖;2017年底将与所有个邻近国家/地区各主流运营商建成双路由跨境陆缆系统,并拥有欧亚陆缆资源可通达欧洲。

这种海上、陆上多路由多局点布局,不仅保证信息高速路的带宽和安全,亦可提供多样化通信服务产品,更能有效满足金融级别通信服务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要求。

海陆并进 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联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部署,致力于在沿线国家搭建多条光缆线路,沟通各国。在欧亚大陆,中俄跨境光缆系统、中蒙跨境光缆系统通过蒙古、俄罗斯通达欧洲各地;在中亚方向,中哈跨境光缆系统、中吉跨境光缆系统等连接中东、西亚地区;而中印跨境光缆系统、拟建中巴跨境光缆系统接入中东和非洲地区;独资建设的缅甸陆地光缆接入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东盟跨境光缆系统接入了柬埔寨、泰国等其他东盟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联通自主建设的中缅国际穿境光缆传输系统是国内运营商首个完全境外建设的光缆干线项目,该陆缆系统以中国云南瑞丽为起点,从北至南途径缅甸腊戍、曼德勒、内比都、仰光等主要城市,直至孟加拉湾海滨威双,贯穿缅甸全境;缅甸威双登陆站是中国联通在海外建设的第一个国际海缆登陆站,中国联通参与投资建设的AAE-1(亚非欧1号)国际海底光缆系统将在威双站登陆,并提供服务。AAE-1海缆系统从香港起点经南海登陆泰国,穿越克拉地峡到达印度洋,不需经过马六甲海峡,极大缩短路径,并与中缅(CMI)国际穿境光缆系统互联直接穿越缅甸进入昆明,也可经香港与APG\APCN2海缆系统到达上海或深港陆缆系统通达广州,实现多路径、多系统覆盖东盟主要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形成在“一带一路”上的一条重要国际通信网络大通道。

这极大缩短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至中国大陆的路由时延,丰富了路由选择,提高了路由安全性。而其政治意义也非常重大,中国联通开辟的中缅穿境陆缆系统CMI和AAE-1海缆系统这两条新通道,可绕开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连通中国大陆和非洲和欧洲,绕开互联网“新马六甲咽喉”国际通讯关口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减少和避开对新加坡海缆系统汇聚中心的依赖。

CMI项目是中国联通在海外重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又好又快地推进此项目,中国联通全面推进本地化经营,在缅甸成立中国联通(缅甸)运营有限公司,选派优秀的管理、技术、市场人员来到缅甸,组建符合通信基础设施互通建设的国际化团队。随着CMI工程和AAE-1的投产,从“输血”到“造血”,中国联通计划向缅甸当前的4家运营商提供超过100G的国际出口带宽,缅甸通信网络设施和服务能力将会引来新一轮的发展,以此为契机更加便利的融入到全世界的大环境中,提升项目沿线居民生活水平。

此外,中国联通还投资建设了中国联通喀麦隆-巴西国际海底光缆(SAIL)巴西登陆配套工程项目,该项目2016年启动,预计2018年完成,中国联通将承担工程项目实施管理,并为南大西洋国际海缆提供巴西登陆站,该登陆站是中国联通在海外建设运营的第二个海缆登陆站。南大西洋国际海缆的项目未来将与规划中的中非共建非洲信息高速公路项目结合,成为非洲重要的洲际通信出口,将提升非洲基础设施整体水平。

合作共赢 携手抱团共推国际化

“一带一路”建设的精髓是合作共赢,这也是中国联通一直努力的。陆益民表示,中国联通积极推动与行业及产业链的合作,通过与国际运营商合作,加大网络资源共建共享,降本增效;通过与境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及时精准地提供资源保障;注重挖掘在IDC、ICT等方面的合作机会,拓展合作空间。

为了更好的推进中国ICT产业在国际领域的发展,提升中国ICT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促进ICT产业链各环节的国际化合作,2016年6月28日由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倡议在中国联通国际合作伙伴会议上发起成立了“国际ICT联盟”,至今为止已经发展到26家会员单位,海外视频项目作为联盟抱团出海的第一个项目,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试运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升温,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及海外企业走进中国的步伐都在加快。陆益民告诉记者,以国际ICT联盟作为资源开放和共享平台,形成开放服务体系。联盟伙伴贯穿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共享商机,协同出海,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中国联通、喀麦隆电信、华为海洋在上海2017中国联通国际合作伙伴会议上共同签署南大西洋国际海底光缆(SAIL)建设合同,标志着SAIL海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SAIL海缆连接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全长约6000公里,设计容量32Tbit/s,由中国联通与喀麦隆电信共同投资,华为海洋提供全系统解决方案。根据约定,中国联通将主导项目实施及后期运行维护管理,海缆建成后将成为非洲和南美洲之间传输容量最大、时延最小的海缆路由,提供优质可靠的洲际通信服务。陆益民表示,SAIL海缆项目也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电信运营企业与设备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开拓海外市场、合作“走出去”的首次尝试。随着该项目的稳步实施,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国企业优势互补,有效促动制造产能和运营经验双输出,提升中国企业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

六大应用为丝路乐章再添新音符

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为依托,中国联通为沿线国家送去更多福利。陆益民表示,中国联通打造以行业为中心的综合国际服务能力,面向重点行业客户,整合产品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同时,中国联通还探索海外园区的合作,在中资企业聚集地,提供驻地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目前“丝路”六大应用分别为:“丝路”金融汇通、“丝路”交通/物流快车、“丝路”信息互联、“丝路”媒体直通车、“丝路”能源/资源一站通,“丝路”制造/零售快线。

其中,“丝路”金融汇通应用是中国联通充分发挥欧亚陆缆短路由优势,贯通东亚、欧洲两个经济圈,覆盖区域内上海、香港、东京、伦敦、法兰克福等金融中心城市,连接全球性及区域性证券交易所和结算中心,为国内、东亚、东南亚客户提供至欧洲方向的低时延、高可靠性的金融专网业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金融活动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保障。在服务金融客户方面,中国联通依托在全球12个主要金融中心建立专设节点的优势,针对金融用户对网络的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要求,推出低时延、安全可靠的金融专网业务,受到客户好评。例如,中国联通为某一高频交易公司提供新加坡至上海的专网服务,其中香港至上海段最低时延27ms。此外,针对一些“走出去”金融企业快速开展业务的需求,中国联通还可以提供开业包、MDM、无纸化会议系统等服务。再比如,中国联通在全球人民币结算中心、全球和地区性主要金融中心、境外中资金融机构之间,均实现多路由高速直连,其中POP到POP可用率达到99.999%,端到端可用率99.99%。

“丝路”媒体直通车应用主要为中国联通依托自有/租赁的国际传输资源,与境内建的多媒体传输平台一起组成一张覆盖全球重要城市的多媒体传输网络,为媒体用户提供ASI、3G/HD/SD-SDI以及4K等视频的高质量传输。其中,在境外建立多媒体传输平台的城市有香港、伦敦、东京、洛杉矶。

在服务海外园区方面,中国联通将针对加入国际产能合作联盟的海外园区,积极参与到海外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设施联通”进行战略布局。将重点在东南亚、俄罗斯、欧洲重点区域选取条件成熟的园区合作和深耕。在服务上,中国联通将同时对入园企业和企业员工提供针对性服务,对前者提供开业包、ICT运营服务、企业综合接入、本地语音等服务,对于后者提供MVNO移动业务、个人综合服务等服务。

以电力能源行业方面为例,在“丝路”能源/资源一站通应用中,中国联通现有较为完整的基于APN网络的智能抄表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嫁接中国联通境外资源,为电力企业“走出去”、服务海外园区提供相应的支持。

而对于“丝路”信息互联,在服务中小互联网企业方面,中国联通结合“走出去”OTT企业信息通信需求特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提供针对性产品。针对OTT大带宽需求,中国联通发挥自身具有的优质海陆缆资源优势,为客户提供境内外间、境外不同地点间的专业、高效、稳定的大颗粒大带宽服务;针对OTT对于大数据处理需求,中国联通充分利用遍布全球的数据中心及网络资源优势,同时配合自身的系统集成能力,为客户提供最先进、可靠及全面的数据存储、计算方案,满足其境外计算资源快速部署并使用需求;针对迅速增长的云服务需求,中国联通可为国际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稳定的7×24小时云服务,解决客户后顾之忧,使其专注于业务开展。

把握契机 未来脚步不停歇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鼓励企业国际化发展给予了电信运营商难得契机,陆益民表示,中国联通将借助海外投资和并购整合,加快完善全球网络和营销布局,完善产品体系,着重提升全球服务能力,成为“全球企业与亚太区信息交流领先的服务提供商”。

基于对中国和亚太与全球国际通信需求以及自身资源禀赋的分析,中国联通以东亚和东南亚为代表的亚太市场、北美、欧洲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规划期内的重点市场,规划期内需要围绕重点市场进行资源布局。

东盟是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依托和海上开拓进取的优先战略方向,是“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以此为契机,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联通牵头组建、多方参股的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型信息科技公司——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东信”)诞生,肩负着建设运营中国—东盟信息港的重要使命。中国东信将通过构建覆盖中国和东盟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互联网+”产业平台,为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提供了重要基础,也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根据亚太与全球双边交流情况的紧密情况,结合国家政策导向,确定全球三类目标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市场、亚太方向需求旺盛的大型跨国企业市场、国家战略和联系紧密的区域市场),按照市场优先级聚焦重点国家,进行市场扩张,”陆益民介绍,“未来,我们将打造精品专网,覆盖亚太所有金融中心和重点物流中心,依托中国区位优势建设亚太互联网转接核心枢纽,完善印度等亚太重点组网节点,将环球中心打造为亚太领先的国际化中立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汇聚中心、‘一带一路’信息基础设施互联枢纽”。

中国联通计划在澳洲、日本等开展MV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完善中国周边国家、中亚、东南亚等亚太重点市场的营销机构布局。同时,加大对中国周边、“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区域PoP点建设,实现亚太区领先的覆盖水平。” (人民邮电报 记者 杨扬 陈欣杰 )